首页 独家 > 正文

美好安徽,乘风起跑

2023-07-10 15:12:5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7月8日电(汤阳 王雪洁 吕艳萍)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七位,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转变……安徽正在用高质量发展的能级位次之变乘风起跑,重新定义自身在区域发展格局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形象。

日前,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安徽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的“巡礼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安徽篇)网络正能量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多地的媒体记者与网络名人,通过对合肥、滁州、马鞍山等地为期4天的实地走访,集“皖”所长、汇“皖”之美、诉“皖”之声,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一张张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生动答卷。

“科里科气”的合肥,跑出创新加速度


(资料图片)

在合肥,人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科里科气”,不但高度浓缩了这座“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动能和潜力,而且体现了如今合肥埋头苦干、坚毅执着的城市气质。

从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核聚变等领域原创成果世界领先;到围绕“芯屏汽合 急终生智”构建产业生态,实现“换道超车”,挺起先进制造的脊梁。

维信诺显示屏生产作业。(受访企业供图)

近十年,合肥经济总量从4000亿元跃升至1万亿元,增幅位列全国万亿城市之首;以平均每年前进一位的速度,跑进全国城市21强……这背后是合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深谋远虑。

2009年,国盾量子成立并入驻安徽省合肥市云飞路,开启了探索量子科技产业化的道路。如今这条路因聚集众多量子科技企业而被称作“量子大街”。

“墨子号”量子卫星上天、“祖冲之号”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建成并投入使用……近年来,这里走出的创新成果呈现“井喷”之势,已成为合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通过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合肥的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凸显。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已达78%,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正加速转化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合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敢为人先”的滁州,改革发展不停步

北宋时期,欧阳修以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让滁州为世人所识;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18个农民的“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指引下,滁州以抓小岗而促全市,探索出众多特色鲜明的“滁州经验”:天长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定远县成为第二批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县……不断推进的农村改革,在奠定了滁州绿色食品产业支柱地位的同时,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7月5日,航拍滁州至南京城际铁路(滁州段)。新华网发(王帆 摄)

“奶酪博士,滁州超级工厂,290天建成,在参观过程里学到很多知识……”采访团一行走进奶酪博士超级工厂,微博达人“司马平邦”感慨。

290天建成一座超级工厂,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这也正是滁州人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不墨守成规,认真做好各类要素保障工作,才让企业落地的步伐铿锵有力。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安徽分院副院长张涛是一位“新滁人”,自2011年建院开始,就在滁州生活。“这几年,总部多次让我回去工作,我都婉拒了。因为在滁州,我能找到干事创业的氛围。”他表示。

如果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是内核,那么“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就是具体体现。

从2014年起,滁州市每年组织40个招商小组,深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走企业、看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懂招商、懂经济的干部,让“长三角地区能办的事我们都能办”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在滁州早已成为常态。

“绿色转型”的马鞍山,绘出生态新蓝图

“因钢而设、因钢而兴”,位于长江之畔的安徽省马鞍山市,曾是传统的工业型城市代表。

近年来,当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环保高水准、经济发展高质量、开放联动高水平、城乡建设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为蓝图,紧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好机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长三角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

7月6日,航拍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大渔滩省级湿地公园。新华网发(王帆 摄)

夏日傍晚,位于长江东岸的薛家洼生态园里空气清新、草木葱茏,俨然一个天然氧吧。

看着如此美景,网络达人“党人碑”想不到,过去这里遍布“散乱污”企业、畜禽养殖场、住家船等,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一度形成了“滨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的生态“疮疤”。

“现在我们都把这里当作纳凉休闲的好去处。”谈起薛家洼的变化,马鞍山市民最有发言权,居民杨先生如今经常带孩子到这里玩耍。他坦言,自己生活的幸福感因此得到大幅提升。

2019年,马鞍山以薛家洼为突破口,实施长江东岸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昔日“脏乱差”变为“美如画”,更逐步成为马鞍山的城市生态客厅。

“我们坚持系统治污、注重区域环境治理和湿地保护,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实行精准科学治污,不仅是薛家洼,浮沙圩、凹山矿坑等都发生巨大变化。”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胡伟介绍说。

如今,作为左右逢源的开放之城、南京合肥都市圈的“双圈城市”,马鞍山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正一“马”当先,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