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独家 > 正文

唐三彩是唐代著名的瓷器品种_唐代陶瓷业中的新产品唐三彩 主要产地是哪里

2023-05-22 12:49:51 来源:互联网

1、唐三彩的产地西安、洛阳、扬州是陆上和海上丝绸古道的联接点。

2、在古丝绸之路上,唐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骆驼。


(资料图片)

3、可以想见,在沙漠中,人和骆驼艰难跋涉,相依为命,所以人和骆驼有一种亲密感。

4、它那高大的形态和坚毅负重的神情,似乎还带着丝绸古道的万里风尘。

5、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

6、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

7、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8、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

9、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10、(来源:艺术中国) 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唐三彩窑址有四处,除巩义黄治窑址外,还有陕西铜川黄堡窑、河北内丘西关窑和陕西西安机场窑。

11、但唐三彩窑炉仅在铜川黄堡窑址发现过3座,其保存状况还不尽如人意。

12、这次在黄治窑址清理出的6座唐代窑炉,有5座保存完好。

13、窑炉平面近似马蹄形,由工作面、窑门、火膛、窑室、隔火墙、烟囱和护墙七部分组成。

14、窑室依台地而建,先挖出一个长方形土坑后,彩用土坯垒砌窑壁,在窑壁上抹有一层耐火泥,火膛部分位于台地下端,使用耐火砖筑成。

15、为防止窑炉崩塌,往往还在火膛耐火砖墙体外侧,用鹅卵石堆砌成护墙。

16、 作坊遗迹中,1号作坊保存较好。

17、该作坊为窑洞式,依断崖挖筑,邻1号和2号窑炉,坐北向南,分前、中、后三室。

18、前、中室残高0.10--0.85米。

19、前室作纵长方形,南北长5.70米,东西宽3.50米;中室西扩部分作弧壁,平面呈横长方形,东西长5米,南北宽2.60米。

20、后室在断崖内,作弧形顶,下宽1.84米,高3.04米。

21、在作坊内分布有5个辘轳坑和2处练泥池遗迹,辘轳坑有圆锥形和上圆下方两种,口径最大者0.60米,最小者0.40米,一般深0.60米。

22、1号练泥池位于中室,池底利用废弃的三彩垫板铺地;2号练泥池位于作坊前室,地面残留青灰泥。

23、 巩义黄治窑址唐三彩窑炉和作坊的发现,再现了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流程,使我们对唐三彩制品的成型、装饰、烧成工艺过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4、窑炉和作坊区毗邻,便于搬运装烧器物,减少了运输途中的损坏。

25、这里的作坊面积较大,可以满足多个辘轳同时制作;并列建窑,并且共用一个窑前工作面,表明当时烧制唐三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26、唐三彩窑炉平面呈马蹄形,仍然属于中国北方地区唐宋时期常见的半倒焰式馒头窑,但窑室面积普遍较同期的瓷窑略小。

27、从发掘区没有发现匣钵和窑床上普遍遗留有彩釉滴痕看,唐三彩应是裸烧而成。

28、为了防止木柴燃料的落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窑室空间,装烧时先在窑床上放置底层器物,然后竖立起多个圆形支柱,上置一块块长方形耐火垫板形成隔层,隔壁层上再放置一层器物,如此这般逐层加高。

29、由于在炉的沿口、洗的内底上均遗留有3枚支烧痕,可知炉、洗等大件器物上再叠烧其他器物,有的在器内还套烧有小件器物,以此充分利用空间,增加每窑的装烧量。

30、这次出土遗物中,不仅有完整的素胎器物和烧成后的三彩制品,而且有施釉后尚未入窑烧制的半成品器物,充分说明唐三彩是先制坯第一次入窑素烧,再上釉后入窑二次烧成。

31、 解开唐青花烧造产地之谜 唐代青花瓷是一种唐代生产的白釉绘钴蓝彩纹饰的瓷器。

32、1975年,在江苏扬州唐城遗址首次发现1件青花瓷枕残片,枕面釉下蓝彩绘有菱形朵花图案装饰。

33、它的发现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改变了传统认为中国青花瓷器起源于元代的看法。

34、此后,分别在扬州市文昌阁、三元路和文化宫唐代建筑基址陆续发现数十片唐青花瓷器残片,器形有碗、盘、壶、罐、枕等,青花图案包括流云、卷草、花卉和菱形图案等内容。

35、 1980年,冯先铭先生依据胎釉等外部特征,首先提出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现为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收藏的1件白釉蓝彩三足鍑,有极大可能是巩县窑的产品。

36、研究者对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青花瓷标本多次进行胎釉成分化验,从胎釉成分分布确证唐青花瓷片的烧造地点是在河南巩县一带,它的发现说明了唐代已用钴料作釉下彩料装饰瓷器。

37、但由于巩义市黄治窑未经过大面积考古发掘,唐青花瓷是否为该窑所生产,一直缺乏有力的实物证据。

38、 幸运的是,此次巩义黄治窑址的发掘中,在唐代晚期地层内清理出碗、盘、罐和水注等青花瓷,青花绘在釉下,图案分别为点、曲线和花叶类装饰。

39、此外,在唐代中晚期地层和灰坑内,还出土有一批在白釉上洒点蓝彩的器物,此类器物用高岭土制成,胎质细灰白,先挂一层化妆土,再上白釉,在白釉上洒点蓝彩。

40、此类器物常见一碗,一种是在口沿部位密集排满蓝彩条带,碗心处一朵梅点纹,碗内壁均匀排列五朵梅点纹;另一种碗是仅在碗内壁上绘出五朵梅点纹。

41、梅点纹分别由5个蓝彩点组成,其中心处往往再加施一个黄彩点。

42、罐的口沿和肩部分别施有大块的蓝彩斑点,蓝彩已与白釉交融流淌。

43、与青花瓷相比,此类白釉蓝彩器物入窑烧制的火候不高,器物的瓷化程度较低。

44、 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一书中指出,“成熟元青花瓷的主要要素有三点: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2、运用钴料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3、熟练掌握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

45、”据此我们认为:所谓唐代青花瓷也应该符合上述3条标准:一是器物本身是白瓷器,烧成温度应达到1200℃以上;二是钴料绘彩,即青花瓷的彩饰使用含钴的矿物作为颜料;三是釉下彩绘,即将蓝彩绘于釉下。

46、因此,上述的白釉蓝彩器物还不属真正意义上的青花瓷,但它是由唐三彩中的蓝色彩釉器向唐青花瓷的过渡产物,为青花瓷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47、 出土唐代白瓷为河南府开元贡白瓷窑口提供了线索 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五“河南道·贡赋”条记述:“开元贡绫、绢、白瓷器……”。

48、《新唐书·地理志》河南府条也记载有“开元元年为府,土贡文绫、缯谷丝葛、埏埴盎缶、苟杞黄精、美果酸枣……”河南府下属20余县,其中登封、巩县(今巩义市)、密县(今新密布)、新安、寿安(今宜阳县)均产瓷器。

49、据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新安城关窑和宜阳西街窑属河南临汝窑系,以烧制素面和印花青瓷器为主,烧制瓷器的年代均为宋元时期;登封曲河窑和新密西关窑属北方磁州窑系,虽然以生产白瓷制品为主,但两窑始烧年代约在中晚唐,尚未达到盛唐时期开元年间的水平。

50、 1957年,冯先铭先生曾在陕西西安唐大明宫遗址中,采集到10余件与巩义窑完全相同的白瓷器。

51、1995--1996年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也土出有与巩义窑产品近似的白瓷标本。

52、在巩义市大黄治村南2公里的白河村周围,是一处以烧制白瓷为主的唐代瓷窑址,出土的白瓷胎质坚细,釉色纯正,被认为是向唐长安贡白瓷的窑口。

53、这次在巩义黄治窑址的考古发掘中,还出土有一批精美白瓷器,如白瓷贯耳瓶、三足樽、三足炉和唾盂等,皆器形硕大,制作规整,非一般百姓所用之物。

54、据此,我们认为巩义黄治窑不仅大量生产三彩器,还有可能是唐开元年间烧制贡白瓷的窑口之一。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