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独家 > 正文

全球热点!22年11部,“速度”还在,“激情”没了

2023-05-17 18:44:58 来源:毒眸

《速度与激情》系列第十部于今天上映,哪怕是在近些年愈发依赖IP效应,续集开发如家常便饭的好莱坞,能一直拍到第十部的IP也实在是屈指可数,但《速度与激情》却做到了。前段时间范·迪塞尔在发布会上透露,原本定为上下部的《速度与激情10》与《速度与激情11》,现在有可能要变成三部曲了,也就是说,这个系列可能要一直拍到第十二部了。

从2001年第一部《速度与激情》面世到今天,也已经二十二年了。二十二年的时间里,《速度与激情》出了十部以及一部衍生作品,其更新频次之密集,某种程度上已经堪比很多动画剧场版的“年货电影”模式。

但这只是表象,实际上关于这一IP的开发,完全不似剧场版电影一般稳定,也不似漫威有前置的“宇宙化”战略构想,而是好莱坞经典“三部曲”思维的渐次延续。它在很多个阶段都有被终结的可能,但最终还是因为长盛不衰的吸金力而得以续写。


【资料图】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速度与激情》系列也是上一个十年电影市场迅速膨胀的重要参与者。直到如今,国内市场引进片票房榜前二十中,有四部都来自《速度与激情》这个IP,冠绝群雄。只不过,过去它能作为国内年轻观众潮流文化风向标,而时过境迁,即便一直保持着高密度的更新,终究难敌潮水退去。

对于新一代的中国电影年轻观众来说,如果“车子对撞”这样的传统戏码不再引人注目,那么他们究竟会痴迷什么?无论是引进片还是国产片,都需要思考这一课题。

什么样的系列电影能拍到第十部?

在电影工业相对成熟的好莱坞,系列电影的开发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商业选项。只不过,大部分能开发成系列电影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影片,多是来自于已有IP的改编,而非原创剧本。据The Numbers网站的统计数据,1995-2014年间,好莱坞公映的12545部电影中,来自IP改编的电影共5703部,占比45.5%,但占据的市场份额为52.94%。

能拍到第十部的《速度与激情》却是一个例外,它不基于任何IP改编而来,一开始不过是一部低成本的B级片。

第一部的导演罗伯·科恩和制片人尼尔·H·莫瑞兹以及主演范·迪塞尔本来的初衷是做一部充满极限运动元素的特工片,里面包括了飞车、冲浪、跳伞等各类元素。但环球影业否决了这一提案,转而把它简化成了只有飙车戏,投资也仅仅3800万美元——尽管彼时范·迪塞尔和保罗·沃克还完全不是影星,但这样的预算即便只是做特效和动作场面也捉襟见肘。

但就是这样一部处处粗糙的低成本原创影片,在北美本土就卖了1.4亿美元,后续DVD等产品的销量更是火爆。这也让环球影业意识到了这一IP的潜力所在。

只不过,好景不长,以经典好莱坞“三部曲”思维开发的前三部,在第三部《速度与激情:东京漂移》遭遇票房滑铁卢之后,来到了第一个待终结的节点。初次接手这一系列的华裔导演林诣彬,把赛车元素发挥到了极致,引入了不少专业赛车手漂移的镜头,但市场却并不买单。

反弹的契机来自于彼时已经离开《速度与激情》系列的范·迪塞尔,他在好莱坞的星途并不顺畅,连续接拍多部大片的他始终反响平平。直到他以制片人的身份重回《速度与激情》系列,才终于重新激活了这个IP。这一部当时中文译名叫作《赛车风云》的影片,却已经开始带着《速度与激情》系列往离赛车越来越远的方向走了。

《速度与激情4》

市场反馈证明,《速度与激情》该走的路子不是车与车之间竞速的运动片,而是借由车这个载体在各种危险中穿梭的动作片——第四部的成功,带来了后续的如法炮制,明星阵容、投资预算一再加码,让跑车能不断地玩出新花样,把海陆空不同的战场都打了个遍,票房也随之水涨船高。

相同的模式一直重复,观众的疲劳点到来只是时间问题,但核心主演保罗·沃克的猝然离世,打破了这一IP正常的生命周期。

从剧本角度来考虑,核心主角退出故事,势必会对整个故事的核心设定带来巨大的伤害。但从市场层面来看,外界对保罗·沃克的追忆,却在客观上帮助《速度与激情7》走到了整个系列的最巅峰,而这是其他续集电影所难以复制的走向。最终,《速度与激情7》在全球共席卷了超15亿美元的票房,至今仍排名全球影史票房第十一位。

《速度与激情7》

后续的《速度与激情8》尽管已现疲态,在北美的首周票房相比前作跌幅超过33%,但依旧凭借着强大的惯性在全球市场收获了12.38亿美元。可惯性无法永远持续,被《速度与激情7》强行续命之后,IP还是会无可避免地走上下坡路,需要另做打算。

恰逢《复仇者联盟》系列此时正在席卷全球,“宇宙化”的新思路,也彻底打破了好莱坞“三部曲”的思维惯性,顿时一众好莱坞IP都开始试水“宇宙化”,自然也包括《速度与激情》。于是在《速度与激情9》之前,环球先开启了衍生电影的思路。除了巨石强森和杰森·斯坦森的那部《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之外,Netflix还上线了一部子供向的动画剧集《速度与激情:特工飞车手》,试图在IP下滑之前摸索出新的方向。

但结果仍是不如人意,衍生电影的票房甚至不如《速度与激情6》。于是,环球唯有重回主线,试图给“旧酒”再换换“新瓶”。但排在想象力已经不断突破边界的前八部之后,《速度与激情9》再加码就只能“脱轨”。“给跑车装上火箭发射器飞上太空”的剧情引发观众群嘲,口碑降至系列谷底。

回顾系列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速度与激情》是由多个阶段组合而成,每个阶段的下滑趋势显现之后,总是能遇到新的机遇带动IP重启。但除了偶然因素之外,这一IP能够长青也有必然的部分——将类型元素做到极致。

“飞车戏”本就是好莱坞动作大片中几乎必备的重场戏,几十年来屡试不爽,只不过在《速度与激情》当中把它最大程度地“提纯”了。对于类型片来说,类型本就是帮助观众筛选符合口味的影片的工具,而《速度与激情》系列对类型元素的极致呈现,让带着此类观影预期进入影院的观众总能收获最大化的满足,自然也就不难理解其票房长青的原因。

另外,二十二年间稳定且高频的更新频率,也保持了极高的粉丝粘性。自2009年的第四部开始,它始终保持着每两年一次更新的频率,即便遇到疫情也没有被打断。相比于其他长青IP如《007》《碟中谍》《变形金刚》等,《速度与激情》无疑是这些年里与观众疏离感最小的。而如果选择像《阿凡达》时隔十一年才终于推出续集,核心受众便会出现大面积断层,最终使票房不及预期。

所以,尽管《速度与激情》再怎么往后拍都很难在票房和口碑上重回巅峰,但作为一部少见的长青IP,其发展历程中所展现的方法论,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新一代年轻人爱看什么奇观?

“拿车子对撞和好莱坞巨星相比,青少年还是比较爱看两台车子对撞,即时这位巨星的片酬高达2000万美元。”在《好莱坞电影经济的内幕》一书中,一位索尼电影营销主管如是说道,

这一结论的形成正是来自于2003年,由好莱坞千万巨星哈里逊·福特主演的《好莱坞重案组》与彼时还籍籍无名的《速度与激情2》正面交锋。前者在30秒的电视广告中完全主打好莱坞巨星,而《速度与激情2》则只有火烧汽车和汽车对撞的镜头。在上映前的观众调查中,观众对《好莱坞重案组》的熟悉度远远更高,但在全美首映时,《速度与激情2》狂揽5000万美元票房,而《好莱坞重案组》仅1110万。

《好莱坞重案组》《速度与激情2》

这不仅适用于美国青少年,同时也符合当时中国年轻人的心理。

尽管街头赛车实际上只是千禧年间在美国兴起的青年亚文化,国内观众熟知的赛车电影除了一部漫改的《头文字D》之外,几乎再无其他。但自从《速度与激情》系列从赛车片转向飞车动作大片,这一奇观便成了跨文化的、世界共享的娱乐选项。

国内从2002年左右开始普及私家车,对于彼时的年轻人来说,对车的情愫以及赋予其上的潮流符号意义开始逐渐蔓延。《速度与激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了国内。2009年,《速度与激情4》引入,这意味着前三部赛车主题的《速度与激情》完全被跳过,而第五部又恰逢系列口碑最佳作品,给到中国观众的第一印象尤佳。

同期火起来的还有同样以汽车为主视觉元素的《变形金刚》,2007年的第一部便在国内豪取2.81亿票房,此后更是与《速度与激情》交替刷新国内电影市场票房纪录。

如果说海外的观众为《速度与激情7》买单是基于保罗·沃克的情怀加成,那么这放在国内观众身上则难以解释。第五部与第六部都仅在内地取得2.51亿和4.13亿票房,但到了第七部却骤然跃升至24.23亿,成了中国影史上第一部票房破20亿的影片。这说明有大量非该系列粉丝的增量观众,在这一阶段才踏入影院,他们没有对保罗·沃克的情感基础。

真正的原因在于,彼时的《速度与激情》,和《变形金刚》《阿凡达》等好莱坞大片一样,代表着一种属于年轻人的潮流。如果有人没有走进电影院观看这样一部电影,那几乎意味着他已经被潮流所抛弃。

而如今的大多数好莱坞电影显然已经失去了与潮流划等号的能力,逐渐限缩到依靠粉丝情怀买单的地步。《速度与激情10》中屡屡出现的关于过往影片的彩蛋,就是这一路径依赖的表征。毒眸统计了自互联网购票普及以来,《速度与激情》系列30岁以下想看用户占比的变化,在双平台都有8%-12%的跌幅。再考虑到这几部影片票房体量上的客观跌幅,可见年轻受众的数量流失之严重。

《速度与激情》近4部想看用户年龄变化

以知名剧场版电影《名侦探柯南》系列作为同步对比,2018年的《零的执行人》在猫眼的30岁以下用户想看占比为79.3%,而去年年底上映的《万圣节的新娘》仍然保持73.5%,降幅十分有限。并且,其20岁以下用户占比能达到27.7%,比起《速度与激情10》的10.5%相去甚远,这个年龄段的观众几乎不可能是这些IP最早一批的“情怀向”受众,因此这个数据的差异也明确彰显出了二者对新的年轻观众,在吸引力上存在质的差距。

更别提今年上映的《铃芽之旅》,几乎可以说是目前电影市场中硕果仅存的“年轻观众收割机”。在猫眼想看用户中,《铃芽之旅》30岁以下用户占比达到了79%,20岁以下用户占比甚至能达到35.5%。另外,和《速度与激情》相似的一点是,想看用户中都是男性占比更突出。

《铃芽之旅》用户年龄分布 来源:猫眼专业版

但不论是新海诚的系列作品还是《名侦探柯南》,其实也都在提供奇观,并且都有着越来越重视奇观的趋势。

提供奇观,本来就是电影的核心功能之一。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火车进站》时,仅仅只是简单记录火车开进站台的一个片段,就能让观众们纷纷逃出剧院。到如今也是一样,要驱动观众前往影院观影而非线上观影,最大的理由莫过于影院视听设备所能提供的奇观。

《火车进站》

年轻人不是不爱奇观了,只是需要什么类型的奇观、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奇观,在新一代观众的心里答案已经悄然变化。十年前的人们应该很难想到,年轻人会舍弃“车子对撞”而转而对“会引发地震的蚓厄”更感兴趣。或许,类似于豪车这种经济腾飞年代迅速普及的物质象征,对这一代物质条件逐渐富足,但在精神层面有更高需求的年轻人来说,好像并不如真正奇幻瑰丽的精神想象来得重要。

虽然提及的都是引进片的变化,但得到的启示同样适用于国产片。国内电影产业在技术上的客观差距已经和海外越来越小,可愿意提供奇观的国产影片中,有多少是真正让年轻人感兴趣,有能力与年轻人眼中的“潮流”划等号的呢?如果电影持续性地失去引领潮流的能力,那么未来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增长自然也无从谈起。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