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独家 > 正文

科技观察|借科技研发之力走入蓝海 全球生物医药公司正在探路 热点评

2023-04-21 08:15:37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资料图片)

2022年底首发管线TL1A抗体二期临床大获成功,近日又宣布将被默沙东以百亿美元收购,Prometheus Biosciences终于在蛰伏数年后,迎来触底反弹。

据默沙东公司收购 Prometheus Biosciences 是为了获得该公司的自免性疾病治疗药物。这些药物是基于 Prometheus Biosciences 的精准医学方法开发的,该方法利用机器学习和 IBD 患者数据,以及其他自免性疾病的数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此前默沙东被传将以400亿美元收购Seagen,后者最终花落辉瑞。此次决定收购Prometheus,意味着默沙东将并购重心放在拓展自身免疫病领域的布局。TL1A抗体在炎症性肠病适应症表现亮眼,或将成为自免领域又一个“重磅炸弹”产品。

北京时间4月20日,此前市值约20亿美元左右的Prometheus的股价,已经涨至92亿美元,在几个月内市值翻了4倍。

Prometheus Biosciences的股价进一个月巨大涨幅。

在经历了一年蹉跎岁月的全球生物技术医药开发行业,翘盼春暖花开,然而硅谷银行的突然崩溃,却给所有的新兴高技术企业带来了一场严峻的“倒春寒”。无论是研发型Biotech公司,还是创立专业型的Biopharma(注:一种介于big pharma和biotech之间的形式)。

斥巨资!默沙东全款收购自免领域Biotech

从全球市场来看,自免已经成长为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药物市场。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市场规模就高达1788亿美元,中国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到2025年将拥有千亿元级的市场规模。

自免领域是跨国药企继肿瘤药市场后的必争之地。数据显示,2022年,20家跨国药企进行的22笔并购交易中,有10项涉及肿瘤领域,5项涉及自免领域,自免领域的并购热度仅次于肿瘤。

作为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Prometheus率先采用精准医学方法发现、开发和商业化用于治疗免疫介导疾病的新型治疗和辅助诊断产品。该公司的主要候选药物PRA023是一种针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类配体1A(TL1A)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mAb),与肠道炎症和纤维化有关,用于治疗免疫介导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Prometheus Biosciences治疗方案进展。

2022年12月7日,Prometheus才披露靶向T1LA的抗体药物PRA023二期临床结果有积极进展。

PRA023是一款靶向T1LA的抗体药物,如果对T1LA感觉陌生的话,它还有两个名字——VEGI、TNFSF15,中文翻译为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VEGI)或者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5(TNFSF15),有数据表明,TL1A可能成为治疗肠道炎症的关键介质。

根据Prometheus官网介绍,T1LA正是由其创始人Stephan Targan博士发现。潜心研究IBD二十多年后,Stephan Targan博士建立了IBD生物库,将其与临床数据相匹配后,发现了T1LA靶点。

Prometheus Biosciences创始人Stephan Targan博士。

大药企通过引进Biotech的核心资产提高自身的估值并不罕见,通过此次收购,默沙东将获得Prometheus研发管线中一种有前景的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实验性治疗方法,并扩大其在自免领域的影响力。 默沙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维斯(Robert M. Davis)曾公开表示,Prometheus公司开发的PRA023药物可能会为默沙东公司带来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

Prometheus Biosciences 官网。

上市三年4款全球创新药商业化 先声药业转型Biopharma

若将目光聚焦于我国,自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并引入18A章,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来,香港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地。

据公开数据,2022年,港股医药公司研发投入一共接近340亿。成为一家Biopharma,靠创新药的商业化实现盈收,是无数入局搭建Biotech的创业者或投资家的终极理想,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至2021年中国上市药企研发投入最多的50家药企总投入从248.9亿元增长到702.5亿元,近乎翻了3倍。

众多biotech公司研发投入动辄数十亿到超百亿涌入赛道后才发现,这条路并不好走。从早期药物研究、临床开发到药物生产及商业化落地的复合型公司,不仅对资金将有着巨大的需求量,同时对公司管理层的综合能力也有极高挑战。

先声药业在港举办首次投资者日,超500位投资人参与。

在港交所上市三年,成功推动4款差异化创新药进入商业化阶段,创新药收入超过65%。借助港交所提供的平台,先声药业已迅速蜕变为biopharma。

近日,先声药业(2096.HK)在港举办首次投资者日,根据当日公布的数据,其三大热门创新药先必新、科赛拉、先诺欣累计研发投入约11亿元,目前商业价值正在迅速兑现。

“资本市场潮起潮落,生物医药行业也会有高潮和低谷,波浪式向前发展,但是先声对行业的明天充满信心,中国还是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先声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任晋生表示:先声会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去把握确定性机会。“先声未来三年特别确定的是:销创新药收入占比会在65.3%基础上还会持续上升。”

创新药的进击之路

研发投入规模的大幅增长背后,研发效率问题也日益引起行业关注。据近期由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和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白皮书》,中国医药企业与欧美等发达市场企业相比,存在重研发投入、轻研发产出,重研发数量、轻研发质量,重研发规模轻研发效率的现象。

在持续为患者创新的历程中,先声药业完成了从首仿到仿创结合再到创新驱动的跃升,创新药收入占比快速提升至65.3%。在先声目前拥有的创新药产品中,先必新(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是2015年以来国内卒中治疗领域唯一上市的创新药,可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引发的脑神经损伤,并将现有治疗时间窗从24小时延长至48小时。

在肿瘤领域,恩维达®(恩沃利单抗注射液)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准上市的皮下注射PD-L1抗体药物,解决了静脉给药不耐受的肿瘤患者无药可用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比静脉给药节约了大量治疗时间,避免了各种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作为一种高效、选择性、可逆的CDK4/6抑制剂,科赛拉®是全球首个在化疗前给药,拥有全系骨髓保护作用的创新药物,可诱导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暂时停滞在细胞周期的G1期,减少暴露于化疗中的损伤。

“创新”一直是药企绕不过去的关键命题,“研发投入”则是形成“创新”闭环的一个启动环节。

先声药业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万玉山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以2010年IPO为节点,先声研发投入大幅增加。2017至2019年,三年研发投入13.76亿元;2020至2022年,三年研发投入增加至42.87亿元,增加幅度超过211.6%,年度研发绝对投入从2017年2.12亿,增长到2022年17.28亿,6年增长了8倍。“这期间,先声研发生态体系趋于成型,研发效率逐步提升。其中先必新、科赛拉、先诺欣三款创新药累计研发投入约11亿元。”

基于多年聚焦在中枢神经、抗肿瘤、自免和抗感染领域的研发布局,先声药业在专注基础上进一步深耕肿瘤领域,成立了专注抗肿瘤业务的创新生物制药公司先声再明。唐任宏博士指出先声再明的核心发展理念,将“以需求指导立项”,区别于Biotech公司往往以创始团队技术基因或生物学机理考量研发立项。

业内分析师告诉封面新闻记者,相对于港交所上市头部Biotech公司,先声药业研发投入的绝对额并不算高,但是成效显著,研发效率在全行业引人瞩目。“先声持续提升的研发效率将继续夯实公司未来创新发展动力。”

尽管竞争激烈,但广阔的抗肿瘤创新药研发市场仍被认为是蓝海,也是矢志于创新药研发的biopharma和biotech们创新竞争皇冠上的明珠。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